4月下旬以来,国际对冲基金界对人民币汇率是否“高估”的争议就没有停歇。当时美元指数从89.6涨至年内高点93.4,涨幅超4.3%,其间人民币汇率从6.2409跌至6.3694,跌幅约2%,远低于马来西亚货币、俄罗斯卢布、土耳其里拉等新兴市场货币逾5%的跌幅。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人民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相关部门借助人民币汇率坚挺走势,对冲原油价格上涨衍生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为确保经济增长创造相对灵活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过去一年随着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很大程度抵消进口原油涨价对国内通胀压力提高的影响,具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坚挺”走势对原油进口价格的影响高达11%,即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进口价格,相比以美元计价的原油进口价格低了约11%。
当前人民币汇率明显偏“高估”,无论是从中美名义增长率的剪刀差,还是就外汇占款边际变化而言,都难以解释近期人民币汇率为何如此“坚挺”。其结果是中国可能面临输入性通缩。在2012-2015年人民币持续被高估的状态下,中国PPI数据也曾出现了一轮长期的负增长。这或许是中国相关部门乐于看到的局面。当前欧美国家央行均深受通胀压力回升之苦,相比而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阶段性“高估”,中国可以有效对冲原油价格上涨与通胀回升压力,货币政策操作趋于灵活。
人民币“高估”状况还将持续多久,未必取决于原油价格上涨趋势。而人民币汇率得以支撑的另一方面,是受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影响,随着更多海外资金投向中国境内金融市场,人民币正获得额外的上涨动能。中国一季度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282亿美元顺差,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达545亿美元,令储备资产增加26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