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截至2017年底,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中,97.7%完成保护区标志设置。完成长江经济带3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490个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排查确认黑臭水体2100个,94.3%已经开工整治。
2017年,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水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比例为67.9%,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8.3%,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下一步,将围绕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加快生产、生活等污染源减排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重大战役。
在七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有五项是涉水的标志性重大战役,而在这其中,黑臭水体治理是重中之重。尽管我国水污染防治初步取得积极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部介绍,江河沿岸工业企业密集分布,与饮用水水源地犬牙交错。
各地要按照有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定保护区范围。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要么是划小了,无法有效保护水源水质;要么是太随意划大了,监督管理没有可操作性。针对监督管理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在水源地里面的违规项目,要创造条件退出来。当然这里面情况非常复杂,比如原来先有的企业,然后职工多了,家属多了,逐渐形成了一个城镇、城市,后来又在周边找了一个水源地,这时要退出来就非常困难。
水源地环境保护最大的难点就是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有些项目是历史形成的,有些村落甚至有文化价值、文物价值,有的确实还有重大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