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我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从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其中,民企制造业创新的欲望很强,但面临更多的困难,转型升级的步子迈得很艰难。
不能简单将智能化理解为机器代替人的过程。智能化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优化,从管理运行,到每个零部件的生产,都比原来进一步优化。事实上,中国制造业品牌影响力有限,尤其是民营制业,很多都是在做OEM(代工)。OEM产品三分之二的利润被品牌商拿走,有的甚至更多。以重庆的民营企业为例,上个世纪90年代,以摩托车为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开始崛起,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但很多产品属于仿制和代工,如果说到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是不够的。
因此智能化转型的前提,是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寻找新的优势、新的增长点、新的核心竞争力。以隆鑫为例,2005年,隆鑫获得了和宝马合作的机会,从摩托车单缸发动机代工开始,通过这十几年的合作,隆鑫学到了德国工业的技术,学到了精细化的管理,尤其是学到了对工业的研发态度,这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宝马的合作,隆鑫在发动机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比如隆鑫现在可生产自重230公斤,载重70公斤的无人直升机,正是基于发动机的核心竞争力,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机器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延展出来的新机器业务领域。
重庆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难,主要难在观念转变。比如很多企业能够赚钱的时候,不愿意在研发方面进行投入,观念上依然希望以现金为王。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然有管理构架的变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相比,重庆的很多民营企业仍有差距,比如很多是家族式企业,尚未完成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