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用于商业航空发射的快舟系列也推出更密集的发射计划。按之前的计划,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于2018年上半年首飞,以“一箭六星”的方式进行发射,可一次性实现星座快速构建,大幅提升发射效率并降低成本。这意味着中国火箭灵活发射、快速响应的技术和机制将逐渐成熟。
与此同时,国内数家聚焦小型火箭发射服务的创业项目,比如零壹空间、翎客航天,其技术积累在2017年已有部分技术测试成功的案例。按照这些民营航天企业公布的计划,中国最早的民营火箭将有可能在2018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以“立方星”为代表,全球卫星研制日趋小型化,卫星的研制成本、重量大幅度降低,卫星研制成为商业航天领域成本较低、技术难度较低的环节。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航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制约商业航空航天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发射成本相对较高,发射次数、运能有限,需要等候较长时间。
在航天“国家队”顺应需求加密发射服务之际,国内将继续有一批商业航天企业实现卫星在轨零的突破,同时有一批卫星应用企业实现可预期的扩展。由此,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技术将实现新的突破,成本进一步压低,商业航天取得实质性进展。
Space X等欧美企业的经验值得学习,也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商业航天市场与美国等先进市场的不同,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创业者与埃隆·马斯克的不同。Space X之所以成功,关键原因在于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美国不仅有雄厚的航天工业基础,而且还有完善的商业航天市场。在Space X之前,美国的商业航天承包商主要是波音公司等头部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使得美国储备了一大批航天人才,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人才输送、产学研合作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