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顶牛”并非首次出现。事实上,“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的矛盾在国内已存在多年。2015年大宗商品寒冬,煤炭价格暴跌,煤炭行业大面积亏损。这一年,电力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五大发电央企的利润总额突破千亿;但风水轮流转,2016年下半年至至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炭行业深入推进,受下游需求超预期、进口煤补充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开始“煤超疯”上涨。受此影响,煤电两大行业间的天平再次倾斜,火力发电行业又陷入了市场寒冬。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造成岁末电煤供应趋紧的原因有市场、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叠加,但归根结底,是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矛盾。缓解当前发电企业困境的办法,还是要从煤电联动机制和长协执行两大方面入手。煤电联动是国家为解决“市场煤”与“计划电”矛盾于2004年推出的调节机制。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完善后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自去年1月开始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初,根据联动机制测算应调整水平不足0.2分/每千瓦时,当年不作调整计入下一周期,故上一轮联动机制搁浅,发电企业期望中的“涨电价”落空。为缓解电企压力,发改委自2017年初积极组织煤炭、电企和钢企等签订长协合同,还在2017年中为电企发放政策“红包”。
2017年6月,发改委印发《关于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调整电价结构的通知》,提出“自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工业企业结构专项资金、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各降低25%,腾出的空间部分用于提高燃煤电厂标杆上网电价”,各地随后也分别出台落地文件,上网电价平均上涨了约1分-2分/千瓦时。与一路上涨至740元/吨的煤价相比,这1分钱的电价上调显得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