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来看,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第三大核电发电量的国家,但从国内来看,核电在整个中国发电结构中的比例依然极小。截至上个月,中国已经运营机组37台,在建机组19台,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8个省份。2017年总发电量2474亿千瓦时,比2016年同比增加17%,但仅占全国统计发电量的4%。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与火电、风能和光伏相比,核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6987小时,有13台机组的设备利用小时数超过7400小时,最大达到8706小时。基本上等于有95%以上的时间都在发电,这要比火电、风电和水电等高得多。从建设水平上看,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已经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一,核电的发展带动了产业升级,也培育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可以说我国建成了完整配套的核电工业体系,自主化和国产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从发展潜力来说,经济不断发展一定需要电力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依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到4.8%,届时,核电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规模3000万千瓦以上。远期来看,徐玉明预计2030年中国核电的装机规模将翻一番,2050年则翻两番到150 GW,发电量占比接近全球平均值11%。同时,除了目前常规的大型核电发电机组外,小型先进模块化多用途反应堆也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积极推动的小堆项目由英国劳斯莱斯集团和英国政府负责,尽管已经有了ACP100的设计,但国内的小堆标准尚在研究和讨论阶段,小堆的优点很突出,灵活、可提供发电和发热等多种需求,但是缺点就是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不过,在海核能源首席科学家杨汉新看来,小堆也有大堆不具备的经济性。和常规反应堆不同,小堆在建设同时即可以开始发电,前期投资也较大堆更少,可以在建设的同时就提供现金流,方便企业进行进一步的融资,降低整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