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习惯了使用免费互联网的中国用户,开始愿意为知识买单,大量知识付费类APP产品应运而生,比如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知识分享社区“知乎Live”,还有知识订阅产品“得到”,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气,使许多内容生产者完成了知识变现。
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在“得到”平台上开设的专栏《北大经济学课》,截至目前已有22.8万人订阅,以订阅价格199元/人来计算,这门每天更新十分钟的课程的价值已经超过了4500万元。知识付费意愿转变背后主要是用户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对知识的刚性需求、付费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版意识的转变。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互联网知识付费的群体和高学历、白领、买书者三类人群都有高度重合,估测人群基数为1.5亿,动态来看2020年可达到2亿;知识付费行业在2020年有望具有320亿收入规模的潜力,与之对应的平台盈利有近50亿的潜力。但是,目前各平台的付费都存在复购率和打开率较低的问题,就连粉丝粘性最高的知乎Live复购率也仅为43%。
复购率低多数是因为用户期待得到的价值与实际得到的效用产生落差,导致用户流失,但是这部分用户是有实际知识需求的,而只有真正优质的内容才能获得用户的持续认可。
现在市面上类似的付费产品太多,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对内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不能仅仅是知识的整合,更要对用户形成引领效应以此加深粘度。同时怎么让用户从碎片化的时间中,获取到系统性的知识,也将是未来付费产品能持续生存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