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中,对技术的理解远比技术重要,技术很快就会过时,但理解不会。中国老师在职业教育中往往会强调学好技术的重要性。其“刻板”程度,甚至让他这个“自认为刻板”的德国人都感到难以理解: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解技术要点,却不向学生讲解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学生永远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连机制都不明白,又如何能够实现创新?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教育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德国的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视实践:政府会按照职业标准,出台学校不容许更改的课程安排,保证每项课程都有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技能。很多职校学生对专业知识仅限于看和听,事非经过不知难。纸上谈兵对于学生对技能掌握的效果实在有限。最近几年,虽然职业教育增加了对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国内实践教学的课时仍不到总课时的25%,而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一半。
对于中德之间的巨大差异,梁泽洪表示,学校经费带来的瓶颈是主要原因。据梁泽洪介绍,如果由学校大规模开展实践教学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购买教学设备和耗材。原本国家对于职校的财政拨款已经捉襟见肘,所以不少学校不愿再增加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课的缺位,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德国先进的工业制造水平,除了来自实验室,更多来自于生产一线的不断探索。创新既有重大的、领军式的“山尖”创新,又有融合在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中的局部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良,即所谓“山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