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竞争激烈,转型升级成为地炼企业的必由之路。就我国地炼目前的市场地位而言,灵活应变和高效决策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对热点项目进行快速投资快速收回成本,是它们的主要行为模式,而考虑5年之外的未来规划可能过于遥远。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最大下调。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油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北方部分地区“两桶油”的成品油让利幅度已超过1元,而个别民营加油站的92号汽油价格甚至接近4元/升,回到10年前的水平。成品油价格下跌的原因,其一是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其二则是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加剧。日前,第三届中国石油与化工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国内成品油过剩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率大约在13%-18%。我国每年成品油消费量3.15亿吨,按照65%的成品油收率和80%的开工率计算,合理配置炼油能力应为6.1亿吨/年。而当前中国现有炼油能力达7.48亿吨/年,过剩1.38亿吨/年,即便按照全球炼油企业平均开工率83%计算,我国炼油产能也过剩1亿吨。
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但芳烃和烯烃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仍大量短缺,呼吁炼油企业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升级。国内大型石化企业已经开始行动:2018年投产的浙江石化和2019年投产的江苏连云港盛虹炼化等都将加码化工产品;而更多地炼企业则计划投入巨资向烷基化、沥青、橡胶等化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