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这行的太‘聪明’了,取消了硼钢的退税,现在就加铬;如果取消了铬,就可能加钒,有政策就有对策,这需要不停地去堵各种漏洞。”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王怀世颇为无奈,其所在单位正在制定特钢的团体标准,以阻遏体量巨大的伪合金钢出海。在他看来,这不仅涉及国家利益,更关乎钢铁行业退税政策的存废,“特钢本来的效益就不太好,我们要保住特钢这来之不易的13%的退税。”
现实情况是,出口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并非国家鼓励的真正意义上的合金钢,这些钢材在添加少量铬之后摇身变为“合金钢”,然而实际上这并未改善产品的性能,生产加铬钢的主要动力源于出口退税。根据中国的退税政策,螺纹钢、普通线材等低附加值的钢材出口被课以15%的关税,千讯咨询发布《中国钢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而含铬量达到一定标准的钢铁产品,可按合金钢获得最高13%的出口退税,里外相差28%,因而出现大量投机行为,不少钢坯,甚至地条钢也借道合金钢出口海外。
目前数以千万吨计的钢材在掺加少量铬后,摇身一变以合金钢名义出口,每吨成本增加数十元,与此对应的回报却是数百元的出口退税,重利之下,钢材加铬出口渐成业内皆知的潜规则。加铬的伪合金钢出口量目前占钢材出口总量的30%-40%左右,去年钢材出口量大概是1.1亿吨,以这种合金钢形式出口的大概有三四千万吨的体量,最近几年增长得非常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