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路径指向农业(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供给侧改革,其根源在于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市场需求的背离和配置资源功能的扭曲。这种复杂的局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农业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一方面,是供给结构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出现结构性短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开始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对农产品质量、品种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生产质量更好、品种更多、安全度更高的农产品,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市场反馈却出现了明显滞后。有统计显示,近10年来我国食品进口年均增长速度达17.6%,这表明当前我国国内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已经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于是进口食品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供给结构背离需求结构的变化,出现结构性过剩。根据中储粮的数据,2013年国家收购粮食0.83亿吨,2014年达到1.25亿吨,2015年增加到1.80亿吨,每年以近50%的速度增加。
这导致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例如由于价格支持政策的玉米收购价严重扭曲了市场功能,导致我国玉米库存量过大,玉米收储价格远远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更是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12年至2014年国家的玉米收购资金从610亿元猛增到1866亿元,两年增加了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