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5年见证了中国机器人(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爆发”式增长。业内人士称,全国已有4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2000余家机器人公司,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机器人公司数的总和。
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庞大,但问题也不少。尽管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5.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总销量1/4,连续两年高居全球第一,但国内企业仅占我国市场销量约两成,多数产品来自欧日的四家主要机器人公司。中国机器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后劲不足。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2.2万件专利申请,而中国不及6000,且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以减速器为例,中国申请的26件专利中只有一半有效,其中仅2件为发明专利,而同期国外在华申请的47件中有效的26件全为发明专利。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机器人系统理念上的创新几乎是空白,长期处于跟风状态。反观国外研究机构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除了在传统的机电、传感、规划、协调、控制等方向继续创新之外,目前在人机交互、共同操作、安全机制、软件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特别是以数据驱动为特色的智能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投入大量研发力量,逐步向以云机器人为代表的软件机器人发展,并不断地提出新的机器人理念。
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试图通过语言“创新”、技术投机、市场造势来实现其“机器人产业梦”,结果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本无益于国家制造能力的提升,实质上就是传统消费奢侈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难以持续。更有甚者,有些县城里的机器人产业园,仅有两三家冒牌企业,却宣称产值百亿。如果不加以修正,让人十分担心上世纪50年代末的“炼钢大跃进”再现,造成更大的浪费。
如何进一步健康有效地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深入应用、让机器人在产品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切实发挥作用,是大家公认的正确途径。同时,除物理形态的机器人之外,我们应更加注重软件形态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吸取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所造成的信息技术与产业长期整体落后的惨痛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工业时代的核心技术是工业自动化,因此工业机器人举足轻重。然而,智能时代的核心技术将是知识自动化,因此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加快、加强以软件形态为主的知识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以软件机器人的发展促进物理机器人的升级,尽快形成软件和物理形态平行互动的新型“平行机器人”系统,并以此为中国机器人技术升级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