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三块钱,买一个“扶老人险”,今后做好人好事就不必再担心“碰瓷”了。这几天,保险公司的创新产品“扶老人险”在全国引发热议。虽然这其中充斥着浓浓的商业气息,但很多人认为通过商业化的规范流程操作,或许是“道德治理”的另一种途径。那么,买扶老人险,道德靠钱能摆平吗?
据悉,上周五,支付宝上线了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险种,保期一年。根据购买页面所展示的信息,该保险由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是保障因老人等摔伤撞伤等意外,被保险人提供帮助后反而被误认为是肇事者,诉诸法律所产生的法律诉讼费用。
投保后,如果不幸发生“好心扶起受伤老人反而被讹”的意外状况,最高可获2万元法律诉讼费用赔偿。
支付宝官微当日转发就超过4000条。据支付宝方面透露,扶老人险上线仅三天,就有2.6万人参与投保,其中,1569位上海用户购买了保险,“80后”“90后”是绝对主力。
从南京彭宇案开始,关于“老人扶不起”的话题就在全国范围内讨论,扶起来的被讹诈,没扶导致老人死亡的案例频见报端。
大部分民众在诉诸法律的过程中,难免担心会遇到困难,或者产生高额诉讼费。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和华安财险合作设计和推出这一险种,就是考虑到这个险种的社会价值和公益价值,希望能够弘扬社会中的正能量,守护大家心中的善意。
业内人士认为,在此之前,类似的社会道德问题主要靠媒体曝光、社会呼吁,但在解决策略上,却难有进展,如果能通过社会力量来参与解决,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操作,会比政府管理来得更有效果。
不过,对于“扶老人险”,反对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反对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声音认为,保险公司设立3元的“扶老人险”,加重了单一的价值判断,毕竟“扶老人被碰瓷”只是极个别现象,片面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无益于塑造社会道德无益。
第二种声音认为,这只是个营销噱头,如果只能用钱来解决社会公德问题,太过悲哀,而且即使“扶了人”,也“扶不住人心”。
其实,仅靠买保险解决社会道德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社会舆论、政府机构也应承担起“扶人心”的责任,双管齐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