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色越深的人越不能喝你知道吗?你了解喝酒和肤色的关系吗?其实酒量和人种有很大关系,而且肤色越深的人种,酒量越小。黑人几乎没有酒精耐受力,北欧的白人酒量比南欧白人大一些。下面,小编就带你深入探讨一下酒量和肤色的关系。
所谓酒量,就是人体对酒精的耐受力,生活地域越靠近寒冷地带的人种,酒精耐受力越强,因为寒冷地区更容易发生发酵反应。人类生活中酒精的来源,基本上有赖于发酵作用,酒精发酵说白了就是有机物在酵母的作用下发生生化反应,生成酒精和水,并产生热量的过程,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可以通过发酵产生酒精。酵母有一个特点,耐寒不耐热,低温下酵母只是暂时失去活力,当环境温度高于35或者40摄氏度时,酵母则会死亡。我们设想先民或者原酒的场景,在洞窟中储存的粮食,因为接触酵母而发酵,人们偶然饮用发酵产物时领略到酒精的致幻作用,甚至认为是酒神在起作用而顶礼膜拜。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寒冷地区的人类先民,因为较多机会接触发酵产物,故而会有较强的酒精耐受基因。热带地区环境温度本来就高,发酵本身又会产生热量,故而发酵反应刚开始温度便超过了40度,导致酵母死亡,不能继续反应获得足够的酒精。在温带或者寒带的先民居住的洞窟中,环境温度在0-10摄氏度时,发酵本身产生的热量,加上密封容器的保护,使温度恒定在30摄氏度左右,容易获得足够时间的发酵过程,从而获得含有足够酒精的饮料。
500年前,贩奴者初到非洲之前,非洲土著从未接触过酒,史料记载当时的黑人土著的酒量几乎为0。当时一桶酒甚至可以换取数十个奴隶,比黄金还值钱。黑人土著首领很快就爱上了这种饮料并产生依赖,经常不胜酒力,喝一点点就倒地大睡。
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酿酒,麦子发酵产生啤酒,大米酿造米酒,糯米则能酿造黄酒,葡萄发酵获得葡萄酒。进一步蒸馏发酵产物,捕捉挥发的酒精并冷却之,便得到高度酒。换言之,威士忌的原料是黑麦或者大麦,理论上蒸馏啤酒类的液体,可以得到威士忌。黑啤酿造黑麦,大麦啤依靠大麦制作,而不同的威士忌使用不同比例的黑麦或者大麦蒸馏发酵物,当然有例外,就是美国威士忌使用玉米作为原料。
在中国肤色越浅或地域越北的人群却未必更能喝。汉族发源于中国北方的华夏族,中国人无论肤色深浅,我们的老祖宗,黄帝蚩尤全都是北方人。汉民族历史上一共三次大规模南迁避开战祸,第一次是西晋末年(311年)的永嘉之乱,第二次是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宋代(1125—1127年)的“靖康之耻”,汉族随南宋朝廷来到长江下游,生活在江南的各个姓氏的汉族人,基本上都是上述三个历史时期来到居住地。我们看至今发现的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源头,大部分都在北方,例如赤峰的红山文化,陕西的周原,河南的商都、安阳等等。在中国,不仅东北人善饮,南方的云南、贵州的爷们照样爱好豪饮。中国人均白酒消费量最大的城市,不在上述地区,而是位于青海的西宁,初到西宁,不要轻易举杯,当地人饮酒特别豪爽,西宁基本上不是劝酒,而是不容置疑地命令喝酒,没有商量的余地。
肤色越深的人越不能喝么?其实这些只是基本状况,具体到每一个国家并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幅员辽阔,具体到每一个人还是会有差别,所以喝酒还是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