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外媒报道称,中国制造业将由劳动密集型转型为资金密集型,2016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数量将位居全球之首。产业转型、机器人密度、年轻人的就业态度等因素是这场变革的主要原因。
吞噬了众多全球制造业工作之后,现在中国将把这些工作交给机器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中国地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同比增长54%,这表明中国正在加快工业机器人普及速度。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位居全球之首。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自动化旨在降低劳动力成本,它可以催生出先进经济体系,让制造业免受迁往海外的威胁,甚至可能让制造业回流。普及自动化的动机未曾消失过。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机器人将逐渐取代工作岗位,亚洲、非洲和拉美前沿市场的潜在就业机会正在减少。
在中国,经济实力的支撑点已经落后于潮流。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而美国等拥有先进经济体系的国家受影响较小。起初,中国正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才带来众多制造业工作,但新趋势已经破坏了这种经济体系。全新的机器人技术比以往更加廉价和易用。
另外,无论工厂设在何处,汽车制造等众多增长最快的中国制造行业倾向于依赖自动化技术。某些制造业工作只能采用机器人,例如电子产品工厂的精密工作。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估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25,000台,较2013年增长27%。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场均出现增长,其中亚洲市场增长过半。中国尤为耀眼,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56,000台。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表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偏低,这是销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中国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台数)为30,德国机器人密度是中国的10倍。
虽然有些工厂迁出中国,但中国的就业环境依然保持良好态势。也许,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此更有体会。
浙江省锐安硬质合金工具经理陈郑晓(音译)表示,劳动力成本不是企业采用更多机器人的原因。“人工制造的产品会产生质量问题,无法保证精密度。机器人的制造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