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机器人(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基地(园区),在建机器人项目产能有几十万台。但关键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高,规模化水平低,市场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
“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恶性竞争,‘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野蛮生长’隐忧显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4月21日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世界制造业发展报告(2014-2015)》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程师王邵军介绍,近年来,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利好的契机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迅速增长,各地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布局陆续展开。
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上海、重庆、天津、青岛、沈抚新城等4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园区)。沈阳新松、上海新时达等一批国内龙头工业机器人企业也加速在国内的生产布局。
在东部,上海提出打造“2+X”集聚发展格局。2013年,工业机器人被列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经信委给予企业自主研发费用20%的补贴,并且在土地、人才方面提供优先支持。目前,上海已经有ABB、发那科、库卡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以及新松机器人、上海新时达等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江苏省机器人研制企业已超过50家,预计到2017年,该省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山东青岛目前正在建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该市2014年出台的《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青岛已有20余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年产值约3亿元。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已引进安川电机、新松机器人、软控科捷等35个机器人项目,总投资约84.2亿元。
此外,在中部地区的安徽、西部地区的重庆也都在做大机器人产业。安徽芜湖已规划面积为5000亩的产业园,计划到2015年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芜马合作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2011年,重庆就提出建设“机器人之都”的目标,计划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