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部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有关情况。会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市、县、基地的现代生态农业典型带动体系。
唐珂指出,当前“三农”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先天不足,地少水缺,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过多,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环境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并存。
针对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唐珂认为,各级农业部门的工作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农业环保和农村能源工作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已建成由2个国家站、33个省级站、300多个地级站和1700多个县级站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体系以及完善的全国农村能源管理推广体系。
二是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启动全国农产品(农产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印发了《稻田重金属镉污染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和《稻米镉污染超标产区种植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并在积极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
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再上新台阶。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单位)2498个,技术推广面积14亿亩次,设立106个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户用沼气4200万户,沼气工程近10万处。
四是农田残膜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在甘肃、新疆等10个省区180个县实施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新增残膜加工能力8.1万吨,新增回收地膜面积3400多万亩。
五是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得到新提升。先后两批建设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0余个,带动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500多个,建成生态农业示范点2000多处,连续多年实施了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