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的一纸《通知》要求国内乘用车企业将平均燃料消耗量在2015年降到百公里6.9升。而这一时间点也由之前外界猜测的明年1月1号提前至今年的11月1号。
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通知》还推出了五项力度前所未有的惩罚性措施。 其中,对于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企业,将暂不办理其扩产计划审批。而就在五部委发出《通知》的同一天,现代汽车因新胜达尾气排放超标,而被北京市环保局没收了高达千万元的收入,成为因汽车尾气问题而遭受处罚的第一家企业。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看来,对汽车油耗重拳出击,符合目前节能减排、应对空气质量压力的情况。
罗磊:工信部、发改委的这个标准是契合目前我们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大政纲要所确定的目标。这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要进一步地提高。
新能源车迎来利好
汽车(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企业面临的除了百公里6.9升的当前目标,2015到2020年的平均油耗标准将按照每年一个台阶,逐级递减,最终要达到百公里5升的目标。
这是否就意味着未来不会再有大排量的乘用车出现了呢?并非如此。平均油耗标准,简单地说可以这样理解:一家企业如果生产了10万辆10升/100公里的车型和50万辆油耗6升/100公里的车型,企业的平均油耗也仅为6.7升/100公里,计算将以一家车企为单位。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说,这样的计算方法将会对未来我国的汽车结构带来相应的调整。
李庆文:对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可能是很大的利好。如果按企业算的话,比如,江淮汽车的电动汽车不是搞得也很好吗?它去年是50万辆。我们知道电动汽车是零排放,假如它能卖出10%的电动汽车,那么一台车就可以折算成好几台传统汽车的排放量。
促使车企下决心
但对于一些车企来说,时间非常紧迫。在通知出台之前,工信部还发布了一份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况的公告,在111家乘用车企业中,有40家企业没能实现平均油耗目标,占比近四成。
在工信部及发改委相关人士看来,这一数据似乎并不能够证明平均油耗标准定得过高,“企业并不缺乏能力,缺的是意愿”。罗磊赞同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油耗限值将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
罗磊:很多技术层面应该支持这一标准,比如说,提高燃油效益的技术,像涡轮增压,从传统层面,包括离合器、变速箱产生一些先进的技术,也能使它发动机的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企业肯去做,产品的性能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应该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