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至2008年间,国家在103个县投资了30多亿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未能充分发挥功效。
今天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披露说,被审计的这些项目原计划解决78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但目前仍有1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此外,由于管理和制度方面的缺陷,一些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供水水质合格率偏低、运营成本偏高、管理维护不到位和工程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效果。
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司长徐吉明介绍说,2009年审计署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审计。
今天发布的审计公告特别分析了管理和制度缺陷给工程效果带来的影响。审计人员发现,在一些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未按要求安装水质净化设施。审计重点抽查的131处以高氟、苦咸水等作为水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有36处工程未设计水质净化设施,占27%;有19处工程未按设计要求安装水质净化设施,占15%。
另外,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没有进行水质监测,在被审计的项目中,2008年卫生部门仅对其中22%的工程进行过水质监测。很多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以来从未进行过水质监测。
一些政策的滞后也在影响工程的效果,最大的问题是,农村饮水工程的所有权归谁。审计抽查的1181处农村饮水工程均未落实所有权,导致工程所有者不明确,权益维护受到影响,工程运营前景堪忧。
审计公告还特别提示说,目前,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足。审计调查发现,由于资金分配重点支持不够,农村学校饮水工程建设滞后,饮水不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个别地方还比较突出。截至2008年年底,审计抽查72个县的农村学校中,饮水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占35%。
一个潜在的威胁是,被审计的103个县中,有66个县未制定以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为重要内容的专项应急预案。各地普遍存在人员保障、技术支持、物资储备等安全保障措施尚未落实的情况,农村饮水安全预测与预警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不利于农村饮水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
审计公告还披露说,一些地方将配套资金缺口转嫁到农户身上,导致群众自筹比例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