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市场逆势崛谁能拔得头筹?

2019-09-23 11:07阅读:219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家电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反差现象,一边是家电市场的整体萎靡下滑,另一边是小家电市场的逆势崛起。2019年上半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了2.1%。与此同时,酸奶机、破壁机、绞肉机......各式各样的小家电占领了厨房。2018年,小家电零售规模为1060亿元,增速更是创下三年来最高,达到了39.5%。

小家电的市场还在继续扩大。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小家电的消费便会出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9508美元,正处于消费升级的浪潮之中,小家电市场可谓是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时代性机遇之下,各类家电巨头、家电新秀、互联网品牌等加快布局掘金的节奏。传统黑白大家电饱和竞争之后,小家电成为了兵家必争的新战场,谁能拔得头筹?

电商时代下,小家电市场有何可为?

在国内形成厨房小家电市场,逐渐形成美的、苏泊尔、九阳三足鼎立的现象。我国的家电产品生产能力也随着这批企业而崛起,成为全球小家电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入门槛也低,大量的中小微,甚至是手工作坊、杂牌企业混迹于小家电江湖。如此一来,小家电市场长期价格驱动大于价值与产品驱动。

随着互联网普及迎来的电商时代,中小企业因此迎来了更大的商机。再加上供应链发展相对成熟,企业设计出产品后,交由代工厂制造,企业只需要专注于设计创新,降低了竞争成本。为资源尚且不足的小企业创造了条件。小熊电器是中国电商平台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之一。在2008年的下半年,面对电商这个新事物,大部分企业都还犹豫不决。那时,小熊电器刚成立三年,提出了利用电商渠道进行品牌的扩张之路,采用线上授权经销商的创新商业模式。

巨头进军互联网则相对滞后。苏泊尔于2010年成立电子商务部,开启线上市场。2013年左右,美的看到了快速发展的小米,开始密切关注互联网的新变化。随后,美的与京东、小米、阿里都达成了战略合作。电商成为了小家电的重要渠道。2016年,小家电产品网上销售额达635亿元,占小家电整体销售额的35%。小熊电器、小狗电器等中小型小家电企业也随着电商的崛起,得以快速发展。

互联网小家电的成长路径

如何探索出一款适于线上销售的爆款产品?用户至上是互联网生态下的企业生存法则。传统家电制造产业的链条都是“企业-渠道-用户”的模式,涵盖制造、销售和使用的过程。对互联网小家电企业来说,用户数据才是筛选产品的入口。

互联网家电企业利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反馈的数据,多维度分析用户属性、生活方式和产品偏好,指导技术创新、新品研发。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独居生活的状态,小容量的电器更符合这部分人群的实际需要。小熊电器由此洞察到“单身经济”市场,推出一系列小容量电饭煲、养生杯、小炖盅、0.3L小型绞肉机等诸多小家电。

互联网小家电企业如何探寻前路?

虽然巨头可以快速学习新的产品风格,但是从其中迸发的创新灵感则不如中小企业反应迅捷并快速试水。受限于大企业的流程、效率等因素,传统企业从发现用户的细微需求到制造出新的产品,整个周期会比中小企业更冗长。创意之风往往始于青萍之末,小家电企业的创新力会比传统企业更突出。

至于产品的供应链环节,技术壁垒还不足以把互联网小家电企业挡在门外。在几十年的沉淀下,我国已经是一个家电制造大国。早在2004年,国内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这6种家电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就已居全球首位。

在国内代工厂技术足够成熟的情况下,现有的供应链足以满足个性化、柔性设计的需求,企业只需要做出产品研发设计,交由代工厂量产制造。互联网小家电企业应该放大自己的优势,包括产品设计、营销等能力,和后端的供应商、代工厂密切合作,便有机会在家电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

长远来看,对于已经储蓄了资金、资源实力的中小企业,投入技术研发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小熊电器正在建设的三大智能化工厂,并计划投入3600多万元建设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技术研发实力。随着产品升级,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体验,走向线下是中小型小家电企业必然的选择。

不少企业已经做出了尝试。就小熊电器来看,自2006年至今,在国内已经拥有超过5000家网点。此外,小熊电器开始进入国内的沃尔玛、吉之岛、万佳、家乐福等商超。通过电子商务将线上、线下的渠道及经销商逐步融合。走精品路线的北鼎,目前也在全国开设了500家线下专柜,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要落脚点,入驻的大多是顺电、OLE、久光、Sam'sClub这样的高端家电卖场。

互联网小家电企业在面临巨头降维施压的情况下,虽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同质化现象加重、互联网电商红利衰退等不利趋势,都预示着,这些企业的未来注定道阻且长。小家电的多品类细分和创意灵活度也提供了丰富的蹊径,如何设计出更具用户价值的产品,提升更为细致的使用体验和全渠道服务水平,或者如何强化技术研发深度,搭建核心技术壁垒等,是大部分小家电企业寻路的方向。

在厨房小家电正在上演的混战中,中小企业与巨头各有所长,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明显的市场趋势是,消费者对健康养生、节能环保、智能便捷等需求逐年加大,厂家的竞争将不断刷新小家电的品类完善度和产品力,最终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细节,也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各类小家电。

相关研究报告

家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