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实际上,在扫地机器人市场,跃跃欲试者并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拥有技术、资本和渠道优势的巨头型企业,也在加速对这一品类的布局。品牌数量继续增加,爆款新品不断涌现,扫地机器人大战如火如荼。近期,多家企业推出扫地机器人新品,包括吸尘器市场的标杆性企业戴森,一款又一款爆品的出现,也让扫地机器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今年上半年,小米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推出了T6和T4两个系列的扫地机器人新品,其中的T4系列采用LDS激光导航技术,拥有全局规划和地图记忆功能,清扫一次就能记住用户的家居格局,而且可以自动规划路径。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指定重点清扫区域,让机器人对指定区域进行深度清扫。这家成立仅五年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与小米的资源加持,在激光导航类扫地机器人领域快速崛起,占领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上个月,360发布了一项被称为“类人眼”的扫地机器人黑科技——Lidar-SLAM+3DVision技术,通过整合先进的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和3DVision深度视觉导航技术,利用多个传感器,实现对房间环境的感知,并高效规划出最优的清扫路径;在清扫过程中,新型的运动学模型能够帮助扫地机器人实现精细运动的控制。采用这项新技术的360扫地机器人,能够在清扫过程中将可以智能判断并精确避开拖鞋、袜子、小孩玩具、电器线材等障碍物,甚至还包括宠物粪便。
海康威视旗下的安全生活业务品牌萤石也推出了一款智能扫地机器人,内置RGB+ToF双摄视觉模块,加入视觉算法技术进行避障和定位,解决了扫地机运作时碰撞家具、缠绕电线等问题。有趣的是,这款机器人也能绕开宠物粪便。或许这也说明,避开宠物粪便已经成为宠物家庭对于扫地机器人的一个痛点或者潜在需求。
从上半年各企业推出的扫地机器人新品看,地图生成、路径规划、自动回充、断点续扫几乎是功能的标配。LDS导航和SLAM算法已经成为主力品牌畅销机型的标配技术。未来激光和视觉导航的融合或成为发展趋势,将对清扫效果和用户体验有更高提升。
几乎是一夜之间,扫地机器人成了一门抢手的生意,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扫地机器人市场,其中既有科沃斯、iRobot这样在扫地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品牌,也有小狗、莱克等吸尘器企业,海尔、美的等综合性家电巨头,以及松下、三星、博世家电等外资品牌,甚至360、小米、海康威视等互联网以及安防行业巨头也盯上了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市场究竟有多火?在京东平台,在售的扫地机器人品牌数量超过100个;苏宁易购平台上入驻的扫地机器人品牌数量也多达数十个。根据奥维云网(AVC)的统计,今年上半年,线上市场扫地机器人品牌数量有所提升,达到11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个。
为什么如此多的企业看好扫地机器人?有了手持吸尘器,消费者是否还需要扫地机器人?对于这个问题,市场上对这个品类逐渐有更多的需求,消费者也在慢慢接受吸尘机器人这样的新事物。所以戴森认为,可以由吸尘器为主来打扫屋子,同时还可以有吸尘机器人作为辅助,二者搭配能实现更高效的清洁。他相信,吸尘机器人也是未来所趋。
我国吸尘器品类普及率远不及日韩等发达国家水平,潜在需求市场庞大。实际上,相比手持吸尘器,扫地机器人在我国的普及率更低,而其增长速度和市场潜力也更为可观。2016年—2018年我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复合增长率达到49%。今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增速放缓,线上市场零售量同比提升8.3%,线下市场零售量同比24.9%。虽然整体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但巨大的市场空白,让扫地机器人这个品类充满了想象空间。
与戴森的智能吸尘机器人相比,国产品牌扫地机器人的价格普遍在3000元以下,绝大部分集中在1000——2000元价格段。这也意味着,品牌扎堆中低端市场,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势必会逐渐加剧,而行业洗牌也将集中在这一领域。
相关研究报告
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机器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