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营商偷用户流量这个事情,几乎是伴随着手机可上网开始就存在,主要原因是手机上网不和宽带一样进行包月,很多人在网速变化的情况下变得无所适从。至今为止,虽然所有的关于运营商偷流量的说法都只是“指控”,并没有法律上认可的判例和证据被验证过,但几乎所有人都更愿意相信这种说法是真的。几乎所有的“偷流量”指控都包含以下信息:
1、自己平时用的很少,而且最近用的更少,甚至连卡都拔出来了
2、自己有钱可对钱不在乎,之所以站出来主要是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
3、将运营商实行流量不清零联系在一起
4、多数站出来为民请愿的好消费者都姓马
偷跑流量的病毒确实存在,但运营商的宣传通知却不力,而且很多运营商支撑系统也不能迅速的发现和留存病毒偷流量的记录,不能在遇到用户质疑的时候提供充分可信的证据,变成了只能“强词夺理”,结果越描越黑。
即使不是恶意的病毒,也有一些手机终端厂商可能在终端上埋陷阱。据报道,上海消保委对市场上的主流品牌手机偷跑情况的检测报告,内容显示,大部分手机品牌都存在偷跑流量的情况。用户遇到流量消耗异常应该这样逐步去找原因。
1、如果一段时间以来的流量消费提高很快,应该回想下最近一段时间频繁使用了哪些应用,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多不多,群数量和活跃度高不高,上网购物次数怎样等等。
2、如果是几M或者几十M这样的流量异常,很可能是某些新安装或升级的软件的一些功能没有关闭,造成了应用程序的后台浪费。无论是手机自带的备份,天气、信息服务,还是App的信息收集,推送,都是要消耗流量的,有些时候你关闭过了,可一更新又被打开了。
3、如果遭遇到短时间内快速的流量消耗并收到了运营商的服务提醒,应该迅速的物理切断手机网络,使用最新升级的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看看是否存在病毒问题。
4、在流量大量异常消耗的情况下,还要反思下自己的手机是否ROOT过,如果非内行的自己ROOT过,危险相当大。
5、如果没找到病毒问题,就要查看自己经常使用的WIFI网络是否稳定,最近有没有在自认为的WIFI环境下看过大视频玩过大游戏等等。
6、如果还是对流量存在疑问,可以找运营商的客服了解情况,核对套餐和查看清单,寻找是否是系统设置、套餐更改等造成了技术BUG。
7、用户还需要核对第三方监测软件与运营商提供的系统流量查询之间的差异,不要再把手机使用流量与运营商计费流量弄混淆了。
8、如果种种原因都没有查到,就去猜测运营商刻意偷流量好了!但具体是不是存在偷流量的行为,需要法律依据和切实的证据,运营商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明,被指责也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