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7天后中国票房轻松突破5亿。导演卡梅隆告诉媒体,《泰坦尼克号》的3d转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其中包括60周时间、300多名科技人员和高达1800万美元的成本。
随着动画片《大闹天宫》3d版的上映,在最近1年多的时间,国内2d转3d电影产业迅速扩张。
“这和立体银幕的数量有关。” 福丰达影视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福丰达”)副总经理刘志鹏称,“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拥有普通银幕数24000块,立体银幕数5000块,二者数量之比为4.8:1,而两者的票房收入却为1:1。这说明立体电影的市场号召力远远高于普通电影。但是在美国,每年立体影片的拍摄能力仅为24部,而市场对于立体电影的放映需求达到了150部至170部。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缺口。这只能靠2d转3d影片来弥补。”
“2d转3d电影在美国快速发展才刚刚开始,而中国接触这个概念大概只有1年的时间,但整个产业飞速发展。”刘志鹏告诉本报。
福丰达成立于2004年,2006年开始涉足立体影视行业的研发和队伍组建,2010年开始接触2d转3d业务,并拥有了多项专利技术,年制作能力在2000分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2d转3d公司。福丰达和好莱坞多家影视公司有过相关合作,与3d大片《阿凡达》的技术团队也曾有过合作。
在刘志鹏眼中,国内外的电影市场和电视市场2d转3d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
实际上,自去年2d转3d的《狮子王》重映揽获1亿多美元的票房后,许多大片都在排队转制重映。今年3d版的《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已经在北美和中国香港上映,导演乔治·卢卡斯透露《星球大战》六部曲都将进行3d修复。迪士尼旗下的《美女与野兽》、《海底总动员》等多部动画片也都在转制成3d 版本,将于今明年重映。
“国内转制3d尚在起步阶段,比如《大闹天宫》、《龙门飞甲》等等,尽管如此,该类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
2011年中国内地上映的3d电影总共超过了30部,其中14部票房过亿,总票房超过50亿元,几乎是2010年的两倍,约占全年总票房的40%,成为托起131亿票房的最大功臣。此外,中国目前拥有立体银幕数2400块,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立体电影国。
刘志鹏说:“2d转3d技术在电影产业中主要有三项用途:一是具有3d商业价值的2d版本的老电影或电视剧;二是在新拍摄的电影中,有一些场景是立体拍摄不易达成的,比如高速的航拍、微距拍摄等;还有一类就是因为专业的3d拍摄器材成本高昂,利用2d转3d技术可以降低成本。”
尽管2d转3d是一个新兴行业,但行业伊始就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目前最大的生产方(需求方)在北美,主要是美国。而目前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都在争取这块市场。” 刘志鹏表示,中国在2d转3d行业相较美国起步晚,公司规模较小。
据介绍,目前规模较大的福丰达大约有员工300人,而另一家粗具规模的企业创图视维员工在百人左右。该公司此前制作3d动画片《麋鹿王》和3d电视剧《西游记》。
“国外很多电视台收购立体影片的价格很高,而中国因为市场刚起步,很多电视台收片时参照普通影片的收购价格。”在2d转3d影片的费用上,刘志鹏称,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泰坦尼克号》因为拍摄时间较早,还是胶片拍摄,中间涉及“胶转磁”技术,价格就比较高昂。而有些数字电影,原来制作就比较清晰,转3d的价格也较低。总的来说,100分钟的电影大片,转3d的制作费用在2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之间不等。
尽管目前国内电视台和影视公司尚未完全打开局面,但相关公司运营情况良好。根据公开消息,福丰达2011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2012年预计约为1.4亿元。对此消息,刘志鹏表示“不方便透露具体业绩”,但也表示2011年收入超过千万量级。由于该行业的飞速发展,到年底,福丰达有望达到1000人规模。
此外,刘志鹏同样看好电视中的立体频道,据悉,目前国家已经审批通过了10个立体频道,节目需求量十分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