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以旧换新”期间,一些没有旧家电的消费者去二手家电市场,花几十块钱买台破电视,然后到商场最高能折现金400元。同时,大批量的废旧家电也因此流入了正规的回收渠道。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在去年岁末的悄然离场,这其中的隐性利益链条也几近断裂。两个月过去,原有的家电回收渠道遭遇挑战,“隐退已久”的二手商贩重出江湖。
原有的“三点一线”式链条相对简单:消费者将旧家电交给指定销售企业(如家电连锁卖场),然后销售企业转给回收企业,回收企业再转给指定的拆解企业进行环保处理。而现在,无缝对接的生产流水线已出现断层。“以前回收的旧家电都交付指定企业,但政策结束后,我们就不回收旧家电了。”他们以前的工作是,在参与消费者“以旧换新”后,一些废旧家电就会被拖到物流基地,然后由国家指定的中标企业进行环保处理。
整个链条中,“外来企业”根本无法介入,其中包括一些家电市场以及私人商铺,因为国家对中标企业的要求非常严格。华星环保就是一家中标的拆解企业,曾经参与整个以旧换新的回收链条,但政策结束后,它们也跟着回到了“解放前”。业内相关人员表示:“现在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的废旧家电,我们都回收。不过,再没有补贴了。”据了解,要是在以前,他们每拆解一件家电,都会获得国家相应的补贴,数额在5元至15元不等。
对于这些企业来讲,政策结束确实带走了不少回收业务,而作为“第三者”的二手市场,他们却有不同看法。“对我们来说,以旧换新结束是一件好事。”相关人员还表示,现在卖场内家电基本恢复了原价,一些在价格上敏感的消费者就会考虑购买二手家电。另外,他们现在已经完全参与到家电回收的链条中,未来的生意可能越来越红火。
然而,新的链条到底有多复杂?废旧家电流入回收店,在加工处理后可能转卖给新的消费者,或者进行拆解,零件流入维修店、配件市场,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小厂商。最无收益的做法则是卖铜、卖铁、卖塑料。按照回收店自己的说法,他们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以旧换新结束后,中标企业失去了政策扶植,失去主流地位,一些二手回收私营店主凭借着“自产自销”的能力,把一批又一批的二手家电加工、拆解,然后转手向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