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的《卖价高于最高限价 下乡家电被层层套利》引起了各方反响。除了本报从商务部和海尔得到及时反馈外,更是有3000多位网友在网上发表心声,表示支持本报的报道。网友们同时建议,应该加强对家电下乡在操作环节中的监督。
新华社昨日发表文章指出,家电下乡是各个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的头等大事,工商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及时查处伪劣产品和打着家电下乡旗号的促销活动,维护农民利益。
网友建议给农民发家电消费券
多达1600多名网友在新浪网上对本报的报道进行了评论;在网易,1100多名网友进行了回帖。而在其他各大新闻类、财经类专业网站,也有几百至几十条不等的网友评论。经统计,热心发表评论的网友有3000多名。
据记者统计,在3000多名网友的呼吁声中,既有反映自己在购买下乡家电过程中遭遇的价格不一现象、也有反映补贴过程手续繁杂,同时,更多的网友把意见集中在呼吁加强监督,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有网友表示:“家电下乡是我们国家为拉动内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可是有的农民没有享受到这种福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排除有的商贩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坑害农民,给国家的家电政策摸黑。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措施的到位,家电下乡政策一定会稳步向前推进,农民朋友也一定会从中得到实惠的。也希望农民朋友货比三家,防止吃亏。”
也有网友建议,“国家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为什么卖价高于最高限价?财政补贴给了谁?我建议通过直接向农民发放家电消费劵的方法给予农民看得到的实惠。”
让家电顺利下乡
针对家电下乡“好事情、路难走”的情况,新华社昨日发表文章《“家电下乡”需要齐心协力》指出,家电下乡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这项举措利国利民利企业,是一件值得做好的大事。经济形势好坏,与每个人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各个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的头等大事。对家电下乡,政府虽然有职能归口,但分工只是明确主体,不是分家,其他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各地区各部门应消除“无关”思想,增强“有关”意识,让家电顺利下乡。
新华社文章表示,家电下乡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推广实施,但是记者在广西多个地区采访时却了解到,这项活动遇到了多重“瓶颈”:一些地方的农民不知道有这回事;有关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农民买了家电后迟迟拿不到补贴;一些商家借机促销伪劣产品。出现这些“瓶颈”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与家电下乡有关的政府部门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家电下乡工作由商务部门牵头,在机构改革后,县(区)以下的商业活动一般由负责工业生产和企业运行的经贸委(局)兼管,其他部门认为此事与己无关,做了工作成绩也是别人的,白给自己添麻烦、增负担,因而缺乏配合。
新华社文章指出,要让农民购买下乡家电,首先要让农民了解家电下乡有哪些优惠、怎么办理。由于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不少农民对家电下乡的相关政策知之甚少。各地应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加大政策宣传,使之家喻户晓。
文章认为,各乡镇财政所不能因为觉得没有利益而工作拖拉,影响对购买家电的农民及时发放补贴;质监部门应加强对中标产品的抽检,防止生产商或销售商改变产品的功能、型号,以次充好,以旧充新;工商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及时查处伪劣产品和打着家电下乡旗号的促销活动,维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