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91亿元,较3月减少近6000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的收缩,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总需求仍然不足。
从分项数据看,4月新增贷款7747亿元,同比少增176亿元,规模相差较小;企业债券净融资3663亿元,同比多1624亿元。
而“非标”融资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速都显著收缩。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576亿元,同比少增35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17亿元,同比少增152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87亿元,同比少增1431亿元。
4月社会融资结构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一增一减使得以信贷、债券为代表的标准融资占比大幅上升,“非标”融资则相应萎缩。
业内人士称,这一变化表明政府对于影子银行(3C银行保险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的监管逐步加强。随着政府一系列规范影子银行的法规出台,影子银行短期扩张将得到抑制,未来表外融资规模将进一步控制,增速将明显下降,而表内融资上升。
受企业债等表内融资增加和基数效应等因素的影响,4月M2增速较3月上升了1.1个百分点,达到13.2%,位于中央年初确定的13%左右的目标区间。
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认为,4月M2增速达到全年增速目标,会令央行至少认为目前的货币条件是不紧的,因此,央行在货币政策宽松问题上会更加谨慎。
诸建芳认为,从货币增速的回升和近期市场利率的表现,表明保持货币政策宽松不需要全面降准就可以实现。未来一段时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短期不会改变,但是政策仍将做出微调,政策仍将向宽松方向调整。
具体而言,他建议,一是未来仍有可能定向宽松,如对中小企业、棚户区改造、高科技行业等领域采用定向宽松政策;二是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此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些政策包括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规范等措施,使沉淀在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进入实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