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年来“来势汹汹”的进口液态奶,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乳业巨头主动出击,率先介入“进口奶”市场,试图同国外厂商共同抢占高端进口奶份额。而稳定的奶源、较低的成本、高额的毛利率及产品结构的丰富则成为国内乳企布局“进口奶”的主要看点所在。
光明乳业 4月10日公告称,公司与Pactum Dairy Group Pty Limited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由该公司代加工UHT牛奶。据了解,两公司4月9日已签署战略协议,内容为光明“优+”牛奶在澳洲的生产合作。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认为,此次合作是光明乳业全球资源配置、拓展市场空间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有分析师表示,海外代工UHT产品短期对光明乳业的盈利贡献预计有限,但此布局十分关键。预计未来光明乳业的“优+”系列等常温奶(液态奶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产品将部分由该澳大利亚公司代工,未来或有可能有其他新的常温乳品或系列由该公司代工并输往国内。
事实上,国内乳企在海外生产常温奶、再原装进口到国内销售的做法,光明乳业并非首家,此前,伊利、蒙牛等乳业龙头均有相关布局。
伊利股份 2013年11月12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与意大利最大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并未披露合作的具体细节,但知情人士称,双方合作主要是斯嘉达公司为伊利生产UHT乳制品,以扩充伊利的高端产品线。彼时伊利股份相关人士也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看中斯嘉达一方面是其拥有奶源优势,另一方面斯嘉达公司在牛奶膜过滤方面的技术较为先进。
而蒙牛在“进口奶”领域的布局则主要通过第二大股东爱氏晨曦进行。爱氏晨曦在2012年成为蒙牛二股东之后也在推动进口液态奶事宜,目前,纯进口爱氏晨曦液态奶也已经借助蒙牛渠道登陆北上广等中国内地各大超市。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国内乳企对“进口奶”的布局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解决奶源供应的问题,国内奶源紧张且价格远高于国外,海外进口可以缓解一部分奶源不足的困境,也能降低成本;二是由于消费升级及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信赖,进口奶近年来发展较快,且附加值很高,通过对产品结构布局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