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行业不同,在大多数国家,零售市场仍然被本土企业主导,外来零售商成功和失败的几率大致相同。 当然,这并不表明零售商不该进入国外市场。只是该行业的特点决定并不是每个零售商都适合走出国门。但如果真的决定走出去,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也许会在海外市场做得更好。
本土市场是关键
零售商本土实力越大,其海外企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越大。沃尔玛在美国的领导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其称霸全球的关键所在。相反,家乐福丢失了本土市场份额,2011年上半年利润下滑40%,这导致其海外市场问题百出。
不断为市场带来创新
缺乏创新的零售商很难甚至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一直缓慢扩张的廉价超市Aldi告诉我们,如果零售商可以提供新的价值主张,消费者也愿意转变。德国超市“超级平价”的价值主张在海外盛行。这是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一群喜欢低价、不在乎服务的顾客。凭借首创的小型店理念,Aldi在欧洲、澳大利亚、美国成功扩张。
差异化比协同效应更重要
规模较小的当地企业通常比跨国公司做得更好。全球化的协同效益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样大。只有零售商在新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规模效益才是有利的。沃尔玛在德国艰难前行的部分原因是,在一个廉价商店销售额占47%的市场中,其低价优势无法显现。因缺乏规模,其无法从信息技术和物流系统中获利。
时机很重要
零售商要仔细想好进入市场的时机。他们有时过于着急。最全球化的家乐福在许多发达国家市场遭遇挫折,因为那里的消费者还无法接受大型超市。同时,进入海外市场的时间比零售商们想象的要长,结果巨额的资金投入让他们疲惫不堪。这个问题在分散市场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