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洋餐饮又涨价了!据了解,自1月31日起,星巴克中国区对手工调制咖啡统一提价,涨价幅度约为1元至2元。这是自2007年以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第二次调价,此次涨价行为引起了众多热议。
其实,今年向中国消费者讨红包的并不止星巴克一家。洋餐饮调价在春节前就已动作频繁,仅1月份,就有麦当劳、必胜客上调了部分食品价格。针对洋餐饮密集调价的现象,业内专家认为,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等是促使洋餐饮涨价的主要原因。虽然涨价理由看似充分,但人们仍然要问,同样处于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让洋品牌想涨就涨的“底气何来”?难道他们就不怕涨价之后会失去部分市场份额吗?
一个优秀品牌蕴含着强势的品牌价值。洋品牌想涨就涨的“底气”源于其长期竞争中逐渐培育起来的品牌价值优势,以及品牌附加值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因为在某种情形下,消费者购买的不单单是商品,而是品牌所提供的文化体验。就拿星巴克来说,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咖啡馆的概念,顾客可以在里面读书看报、听音乐甚至上网,使他们在喝咖啡时拥有一种愉快放松的心情。而目前市场上能满足这种需求的本土企业并不多。
反观我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不少,但拥有世界级的国际化品牌却不多。虽然很多本土企业都在积极地升级与转型,但他们在品牌创建和品牌价值的发掘方面依然欠缺,我们能否打造出国际化的品牌,需要努力的地方仍有很多。当务之急,应该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制定合适的品牌战略,塑造品牌的核心价值,积极进行国际化品牌建设,让中国的品牌在世界上形成影响力。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洋品牌想涨就涨的“底气”,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他们对市场定价权的掌握,正是吃定了特定消费者的购买力,他们在涨价时才会较少顾虑。而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也正是长期积累的品牌价值为其带来的“红利”。
反观我国本土餐饮企业的情况,虽然成本压力加大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都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本土企业在涨价时却是小心翼翼、底气不足。这一方面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他们担心贸然涨价会使其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餐饮类企业尚未形成品牌价值,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自然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