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后,在与欧美老牌发达国家开展贸易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日本政府和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和纠纷方面的许多做法可资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贸易立国、发展产业方针指导下走上振兴经济之路。伴随出口贸易不断扩大,日本把物美价廉的本国商品打入欧美市场,在获得巨额贸易盈余的同时,对外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日本随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在政府层面,日本主要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相关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及经济合作协定,引导企业用转移投资等手段避免和化解贸易摩擦。
尽管日本在外界压力下扩大开放国内市场,并被迫于1985年在美国纽约同主要西方大国签署了让本国付出沉重代价的“广场协议”,不过,日本政府随后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海外直接投资和向亚洲市场转移投资等措施,积极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从而拓展了对外贸易,使日本数码家电和汽车风靡全球。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日本企业按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积极研发新产品,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展对外贸易,改变经营方式以避免贸易纠纷。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厂商已开始在海外建厂,推动生产本土化;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关日本企业又与主要进口国企业合作扩大销售。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避免贸易纠纷,还使企业通过在当地调配零部件降低成本并规避了汇率风险,成为日本出口型企业主要盈利手段。
日本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和贸易时一向以谨慎著称,事前必然对投资和贸易对象国的情况和潜在纠纷仔细研究论证。也许基于这个原因,日本拥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经济团体联合会和贸易协会等众多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专门为政府和企业建言献策。
另外,通关公司也是日本企业规避贸易纠纷的重要帮手。日本山口海苔公司贸易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日本有数百家通关公司,它们除专门为外贸企业办理报关手续和境内外物流业务外,还帮助企业掌握出口对象国的政策变化等情况,把贸易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这名负责人指出,贸易摩擦和纠纷是每个国家及相关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常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因此,采取措施有效避免和解决贸易摩擦尤为重要。企业不仅要熟悉自己国家的情况,还要了解贸易对象国的产业、贸易政策和法律法规及风俗习惯,这样才能做到避免纠纷,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