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市场环境,似乎使得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厂商面临严峻的形势,价格下跌并不会对中国厂商造成什么影响。中国是存储芯片的消耗大国,存储芯片是半导体的国产化率提升的最好切入点。中国的DRAM厂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北京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和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晋华目前仍在与美国商务部就“禁售”事宜沟通,处于“休克状态”,另外两家厂商产品已经研发成功,目前处于向量产稳定良率爬坡的过程中。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芯片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国内芯片厂商目前还是处于一个从0到1的过程。2018年存储市场规模约1200亿美元,其中包括约700亿美元的DRAM市场和500亿美元的NAND市场,其中中国厂商的出货份额为0。
那么,未来中国厂商是否会面临巨头“价格战”的威胁?公司满产后占DRAM市场的份额仅约10%,在此基础上,巨头想要打“价格战”并非不可以,但代价是压低其70%的利润。在中国厂商仍在摸索前进的前期,巨头主动大幅降价进行“降维打击”得不偿失,因此可能性不高。
另一方面,巨头可能尚无暇顾及萌芽中的中国厂商。放眼一至二年后的DRAM市场,三大厂在市占率上的竞争不会停歇。恒大已是DRAM市场不变的趋势,规模较小的DRAM厂如果制程与规模上无法跟进,在不久的将来即可能面临边缘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