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秉持“人本”理念。“人本”观念萌芽于古希腊时期,是相对于“神本”、“物本”而言的,最初属于哲学范畴,之后人本观念才逐渐被扩展至政治、经济和管理等领域。时至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技术的关系仍然是需要从哲理层面予以阐释的基本问题,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秉持“人本”理念是需要深思熟虑的人类之问。仍要关怀人工智能时代现实人的生存方式及生活价值,从现代科技发展、人的现实境遇、内心世界及文化境况等方面研究人的问题。要在“人—技术”的互动关系中找寻人与技术的协调发展,尽可能趋近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妥善处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研究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维持社会良好秩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然引起社会变迁,从而形成智能社会。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地理空间上的流动很大,已经从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扩展到国际流动。在智能社会促进的社会变迁到来时,社会流动性会更强,不仅是人口的流动,还有资源的流动、技术的流动和文化的流动等。人工智能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更好更快更便捷地进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促使新型社会状态的生成与嬗变。这个过程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人际交往模式、职业模式等。
同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将解构现存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结构,新型社会秩序的构建将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存在着两种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大部分劳动力失业,机器代替人工,使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也会出现此种状况。而另一部分人认为,这种不平等只是暂时的,下岗的劳动力虽然失去了工作机会,但是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再就业,适应社会发展,长期来看依然平等。
事实上,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人们提供更为公平的竞争机会,也会引发就业问题而影响社会稳定,甚至会因技术垄断而加剧社会差距、社会分化和社会冲突。因此,在从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过渡的社会变迁转型期,政府应该前瞻性地供应保证机会公平的法律制度,加强人们技能教育和培训力度,减少“累积性不平等”,为智能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