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元年。而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寥寥4年间,从“后起之秀”逐渐发展成世界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国。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是最根本的原因,这在广东尤为突出。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最早受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因素影响。面对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涨构成的挑战,广东是最早一批通过大举推进“机器换人”寻找制造业转型出路的省份之一。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机器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机器换人”的替代效果明显。一份2016年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彼时每台机器人设备平均可代替工人6.5名,可节约人工成本10%~30%。相比市场因素而言,政策推动才是广东一跃成为机器人消费和生产大省的关键。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地自2014年起相继出台了多项机器人产业相关的鼓励政策。
深圳自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佛山对认定为国内、省内首台(套)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分别一次性最高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并设立方便企业采购机器人的“机器人超市”;东莞则提出设立专项资金,对销售本土机械产品的贸易公司奖励,最高达60万元。
如上措施,确实造成了广东机器人产业的“井喷”,从机器人企业数量就可见一斑:2014年,广东仅有300家机器人企业,如今相关企业已超过500家,机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如今,产业政策继续成为广东“力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