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气象已经融入到众多的生活场景当中

2018-05-10 03:51阅读:124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早上起床,你可能会瞄一眼时间,同时也可能会看一眼天气,如果有出远门的计划,或许你还会看看目的地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测。虽然“气象”这个信息看似不起眼,但却是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绕不过的一个刚需,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深入应用,气象行业已经演变成“智慧”新格局。

“智慧气象”引领行业未来发展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18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就是“智慧气象”。如今,依托气象科学技术进步及互联网行业各种新技术的加持,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刷新了大家对传统天气预报的认知。

“雷暴大风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平均风速8级以上,可拔树倒屋,并伴随强阵雨和冰雹。提前自动识别和报警提醒,可以使气象预警服务更主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苗春生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雷暴大风识别,基本思路是将雷雨、大风、降水、晴空四类不同天气类型的若干雷达垂直剖面图像输入到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通过大量训练样本的监督分类学习,不断进行卷积、池化、全连接,获得最优的模型,进而在技术上快速识别雷暴大风,空间分辨率可精细到公里级别。”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气象其实已经融入到众多的生活场景当中。据介绍,智慧气象服务云平台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数据分析挖掘公众对气象服务的精准需求,提供交通物流规划、定制私人旅行路线等服务。智慧农业平台实时监控田间气象要素并给出种植建议,交通气象服务平台提供沿路天气信息,海洋气象平台不仅监测天气还能给出导航建议。

3000亿市场有待“智慧”开发

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气象”一直都不为外界所关注,但是在互联网+渗透后,气象行业所带来的市场爆发也让科技公司看到了商机。根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的预计,到2025年,包括气象科技服务、气象信息服务等在内的气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约30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单纯的气象数据本身的存在价值具有局限性,但是“气象+行业”的B端合作却开启了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新蓝海。例如气象大数据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能源、卫生、旅游、交通物流、航空、保险、政府决策、商业以及新兴产业包括最近兴起的新零售等多个方面。

作为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墨迹天气表示,早在2016年开始,墨迹天气逐步启动B端商业化服务。据了解,目前墨迹天气与饿了么、百度外卖等配送平台已经开始合作,双方通过打通数据建立配送模型。该模型基于三大块数据:历史短时预报数据、历史外卖配送数据以及最新短时预报数据。基于该模型,饿了么可制定未来2小时的配送计划,降低天气因素对外卖订单的损失。

在国外,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为气象服务的商业化服务已经遍地开花。IBM在2015年以20亿美金收购WeatherChannel公司,主要就是看中其基于云计算的天气数据系统能够为企业带来实时天气分析,帮助它们进行决策,而在此前,WeatherChannel曾与沃尔玛合作,将其销售数据、订单信息等与天气数据结合分析,进而帮助沃尔玛更好地制定销售和发展计划。

在业内人士看来,用互联网+的方式为气象行业服务激发出来的市场潜能是巨大的,也为互联网赋能传统行业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相关研究报告:

互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