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为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余承东预言未来手机将从App(应用程序)时代走向AI(人工智能)时代的时候,也许外界并没有预料到一场有关硬件联盟的合作正在悄然展开。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一年前主流手机厂商大佬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在理想的状态下,AI技术可以让手机基于用户行为习惯自我学习,进而优化、智能感知用户场景、预测用户行为再智能分配资源。更直观地说,随着AI在手机中的应用,手机开始主动观察你、理解你,手机原来只是个工具,但在未来会变成一个外脑,不再只是一个硬件状态。
不过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目前手机上的各个软件依然处于“割裂状态”。比如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找餐厅,往往还需要再打开高德地图去看一下这个餐厅的位置,很多软件之间的路是走不通的。如果手机厂商希望基于用户习惯获取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景就需要在手机上搭建一个可以互通的App“桥梁”,这也是成立快应用标准的初衷。
但想要“重构”App的组织形式并不容易,手机厂商不仅仅是要革传统渠道分发商的命,也要革自己的命。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分发卡位在开发者和用户之间,互联网巨头向来将其视作要冲重兵把守。经过这些年的分分合合,除了苹果凭借iOS系统割据一地之外,安卓生态的应用分发市场战局基本明朗。谷歌安卓商店在安卓原生系统中,居首位,而在中国市场腾讯应用宝、360、百度和阿里均为互联网企业涉足分发体系,横向打通智能手机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就是主流手机厂商中的应用商店,随着手机出货量和装机量的增长,这类应用分发已经成为手机厂商的现金奶牛。据了解,一部手机的一个合作方软件,手机厂商收费价格在2~5元。这意味着,一款出货量达到1000万部的手机,如果安装15款预装App,用户将其全部激活,手机厂商收入将达到上亿元。但从目前快应用的发展来看,主流手机厂商显然找到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从各家的公开表态来看,发展“快应用”的决心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