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集团智能手机业务在过去11个季度连续亏损,集团副董事长赵成进在CES2018上表示,公司将不会按惯例每年推出智能机型。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LG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缩减手机业务的计划。与LG处于同一境地的厂商还包括HTC、华硕、索尼等等。面对日益缩减的市场份额,他们不愿意轻易放弃。HTC去年将手机代工部门以11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谷歌,以降低运营成本。
危机感也笼罩着头部厂商。华为2017年虽然实现了“全球份额突破10%,稳居全球前三,在中国市场持续保持领先”的成绩,但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其创始人任正非日前提出了“不能忽视低端产品保护市场空间的作用”,要求荣耀要面向年轻人市场,与走向高端的华为品牌形成双犄角,各自应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并签发了荣耀品牌手机单台提成奖金方案,激励荣耀品牌贡献销量规模。
在国内市场,OPPO也在改革门店,升级品牌,补足短板,同时在海外市场快速扩张,今年年初OPPO将进军日本市场。此外,在印度市场,OPPO、vivo也在不断调整策略。二十年前靠手机赚得人生第一桶金,而今行业举步维艰,无论厂家、代理商还是零售商,辛苦一年不亏钱都要谢天谢地了。他介绍,2016年其开始转型做“人工智能+教育”产品,2017年7月已经关闭了所有国内手机业务。
当走向海外将成为手机厂商的一致选择,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以目前最为热闹的印度市场为例,印度政府去年12月再次提高了多种电子产品的关税,鼓励国外公司推进印度制造。中资企业目前是印度制造的主力军之一,但企业规模不等,应对能力也不同。
印度关税增加是计划性推进,但不少中资企业是政策出台后才有应对措施,对资金,人才和印度营商环境准备不足,导致风险陡增。即使顺利投产,之后的本地化也非易事,非常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