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及下游自动化需求的不断释放,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有望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趋于完备,伴随国家一系列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的推进实施,国产替代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强劲增长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持续增长,已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一,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16年全球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29万台,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同比增长31%,占全球比重提升至接近30%。
尽管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销量已居全球领先地位,但人均工业机器人数量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我国人均机器人保有量为49台/万人,而世界平均水平高达69台/万人,和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相比,则差距更为显著。2015年上述三国人均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分别为301台/万人、305台/万人和531台/万人,分别是中国的6.14倍、6.22倍和10.83倍。
但随着国家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促进政策的颁布及落实,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正逐步增强竞争力,我国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统计数据,2013-2015年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129.17%,自主品牌正逐渐打开国内市场。
三大因素助推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
从产业发展驱动力来看,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家战略的积极推进、下游自动化需求的日益旺盛。
人口红利方面,我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下降至72.5%,其中制造业就业人数趋势性下降,30岁以下青壮年农民工占比从最高46%下跌至32.9%。与此同时,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
国家战略方面,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选择十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其中工业机器人作为连接“智能制造”与工业应用的重要基础和实践平台,国家已不断推出各种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市场需求方面,目前除了汽车行业自动化率较高,其他行业自动化设备渗透率依然较低。我国3C设备行业的市场空间预计超过3500亿,自动化率仅为15%-25%。其他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包装等对于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也在积极进行产业升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从产业链角度看投资机会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工业机器人主要由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本体生产及下游集成应用构成。其中,控制器、伺服电机及精密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上游产业链的核心。目前国内厂商除减速器需要外购,大部分零部件已实现自给自足。
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控制器方面,国产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基本和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保持一致;伺服电机方面,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主流的供应商包括日本松下、安川、三菱,以及欧洲和美国的伦茨和博世力士乐等,国产品牌仅占据20%市场份额;减速器方面,工业机器人所用精密减速机,尤其是RV减速机,主要仍依靠进口。
在中游本土生产领域,我国当前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小和实力分布参差不齐。除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埃斯顿和广州数控等拥有一定的市场和充足的资本外,其他企业大都处于少量出货的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品整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以精度较高的六轴工业机器人为代表,国产化率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在下游系统集成领域,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虽然有政府补助,但仍处盈亏线的边缘。而系统集成商虽规模较小,但盈利能力较为可观,毛利率平均可达30%左右。近年来,国内不断涌现出一批同时涉足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集成应用领域的上市公司,产业布局较为完善。
相关研究报告:
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