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卫星完成在轨试验后被命名为中星16号,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对于中国来说是相当有意义的,这意味着中国将开启卫星通信新纪元,有利于推动中国的卫星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浪潮的不断升级,通信卫星技术除了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外,通信卫星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国政府也非常重视通信卫星产业的发展,纷纷斥巨资推动本国通信卫星系统与服务的发展,可以说属于通信卫星的大时代已经来临。
2016年,全球共发射卫星21次,将26颗通信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打破了全球通信卫星产业自2011年以来的高速稳定发射卫星的态势,成功发射的卫星数量较2015年大幅下降。虽说2016年通信卫星的发射数量较上年出现大幅下降,但此次的“滑铁卢”并不影响通信卫星产业被看好的态势。
从国家维度上看,2016年,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发射的卫星数量共为19颗,占比超过70%;印度成功发射1颗卫星,俄罗斯未在2016年发射通信卫星,其他国家合计发射6颗;从用途维度上看,民商用通信卫星占比超过80%;从轨道分布维度来看,仅有加拿大在低地球轨道(LEO)部署了通信卫星,其他国家发射的卫星均部署于地球静止轨道(GEO)。
中国卫星通信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从无到有,自力更生,逐渐在市场站稳脚跟,而中星16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正好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制高通量卫星的空白。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其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信息传送能力大大增强,还是100%的中国制造。其中,中星16号的通信总容量为20Gbps,比之前有10倍左右的提升,但对比欧美领先水平100Gbps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由于其卫星平台的性能不足而导致的国内外技术水平有所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3B平台属于中型卫星平台,虽然采用了全电推技术,但其载荷功率仍远小于SSL-1000、Boeing-702HP、Airbus-E3000等欧美大型卫星平台。随着我国东方红5号大型卫星平台的研制与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通量卫星容量将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当然,中国通信卫星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通信卫星设备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了解,2015年,国家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最终实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政策紧锣密鼓出台,2016年,国家出台了《2016中国的航天》,并提出“卫星通信以商业化模式为主,保障公益性发展需求”,“逐步建成覆盖全球主要地区、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可以说,中国通信卫星发展正处于政策黄金期,在政策的助推下,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此外,在国家大力发展卫星通信的基础建设以及推广卫星通信商业化的政策支持下,多家央企和民企公司纷纷响应政策并陆续启动其卫星计划,其中,2016年7月,亚太卫星、中交通信、国新(深圳)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成立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并建设中国首个全球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
中星16号的成功发射,填补了中国的自主研制高通量卫星的空白,卫星通信开启新纪元。与此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卫星产业并颁布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多家央企与民企积极参与到卫星通信产业上来,注入新活力,并纷纷部署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庞大的卫星通信市场,未来中国的卫星通信产业将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
相关研究报告:
通信卫星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通信卫星设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通信卫星设备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