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在产品定价精确化和营销运营高效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们帮助巨大。然而在现实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监控摄像头、感应器、手机追踪软件等记录将我们变成量化的个体,随之形成的信息以史无前例的海量数据形式涌入数据库中,汇集成空前庞大且分类详细的文件系统。保险公司将我们的数据进行转化后用于评分、评级和风险测算,形成差异化的费率。
首先,从数据来源上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数据均可被获取,但是究竟是哪些被保险公司用来成为评分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并不知情,有些数据可能是消费者偶然造成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风险,却成为其评分的来源。
而另一个重要的因素——算法 (对于搜集到的数据的处理),如为不同因素赋予权重时带有某种歧视性的偏见,鉴于运算方法的保密性,不可能知道它的确切运作过程,在无法获取编码程序和数据的情况下,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对于互联网数据和算法的怀疑都无法得到证实。于是大数据和算法都变成了黑箱。
由广泛但缺乏足够证据的数据搜集和“有缺陷的算法”造成不公平的泛滥,随之计算形成的结果其实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风险,却造成了费率的差异,就类似于未经正当程序就施加各种刑罚,大数据分析有可能会损害公民的权利,使私人信息在保险市场中遭到滥用,弱势群体的处境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