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到今天,假若有谁说没有接到过乱七八糟的骚扰电话、诈骗短信,那肯定身处世外桃源。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和搜狗号码通联合发布的《2014骚扰电话年度报告》称,去年全国骚扰电话数高达270亿通以上,其中涉嫌诈骗类骚扰电话达到26.3%。公安部刑侦局有关材料显示,近年来,电信诈骗年均发案30余万起,被骗金额超过100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起被骗案,被骗金额超3万元。
诈骗电话害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就该重拳打击这一社会公害。但是,据说真正整治起来很难。有报道称,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骚扰电话太分散。在移动电话高普及率的当下,想要迅速准确地查找到电话源头,就如高射炮打蚊子,绝非易事。另一方面,现在的骚扰电话隐蔽性强。借助互联网平台,骚扰电话甚至可以随意改号,这为许多屏蔽软件和系统,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此外,骚扰电话的界定模糊不清,也导致难以依靠有效的法律武器进行治理。整治电信诈骗很难——这盆冷水一浇,一番轰轰烈烈的讨论之后,知道的人提高了警惕,不知道的人继续被诈骗电话祸害。
想不到的是,最近义乌警方打破窘境,解决了业内人士声称的不可为之事。据介绍,义乌警方专门梳理汇总今年以来全市通讯(网络)诈骗案中涉及的手机号码,与电信企业建立涉嫌违法犯罪电话号码快速查询和关停机制。截至目前,警方共梳理1700余起案件,整理出860余个用于实施违法犯罪的手机号码,均依法作出核查、关停等处置。应该说,此举为杜绝骚扰电话和信息对个人权益的侵害,作出了有益的也是力所能及的努力。
骚扰电话虽然猖獗,但国外有成功的经验,义乌警方如今又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他如工商、工信等主管部门,是否也应该行动起来,切实负起责任,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强对骚扰电话的综合治理,还广大消费者一个安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