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人创业3年,就实现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零食销售电商“三只松鼠”的快速成功,让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其他食品业者看到“互联网+”浪潮中成功的可能。
中国首届互联网+食品产业高峰论坛19日在安徽芜湖召开,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受参会业者关注。
在中国互联网(互联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电商迅猛发展的近几年,食品业也迅速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拓展着线上“舌尖经济”的新机遇。
在“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看来,“互联网+”时代下的食品产业,做的依然是食品本身,但是要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来重新定位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我们做的是互联网的‘重度垂直’,简单解释就是我们是一个平台,将生产者和消费者无缝对接起来,我们的作用是保证消费者的体验绝对能够反馈给生产者解决实现,然后更好地去满足消费者。”章燎原说。
“三只松鼠”为适应互联网零售摸透了网民的新文化心态。“主人”是所有员工对消费者的称呼,“卖萌”也成了公司对每个员工接待消费者的要求,全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年轻”使得“三只松鼠”能够从零开始直接定位,“轻资产”让这样的企业毫无负担,适合新创业者模仿。然而对于其他传统食品企业来说,这种转身显得没有那么轻松。“互联网+”对于他们来说像一股躲不过去的海浪,而不少企业显得“船大调头难”。
“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作用凸显,同时引擎作用也愈加明显,它理应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引擎。但‘互联网+’绝对不是把货放在互联网上去卖。”中国电商委执行主任苏军说,传统企业一定要有出发的东西,就是基于企业的特点,而不是跟随任何一个企业,同样也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苏军描绘了这样一个“需求黑洞”: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数字是2.79万亿元,增长速度接近50%,并且估计2015年增长速度不会低于此。
“巨大的基数下还在以巨大的速度增长,很多诸如农产品类的‘后进’电商开始爆发。我们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庞大的互联网群体,网民数字在2015年早已超过6.5亿,其中还有45%的人将加入网购大军,这就是巨大的商机。”苏军说。
对于巨大的消费市场前景的描绘,使许多传统食品企业跃跃欲试,却又面临着“互联网+”思维调整和寻找新路的挑战。
章燎原表示,传统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定位自己的“强势基因”来决定在“互联网+”背景中如何发展:“如果强势就是制造,那么就没有必要强迫自己转型销售,完全可以与松鼠这样的企业合作,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一样会强大起来。”
即使是尚在上升阶段,“互联网+”已经开始对整个中国食品业产生分化作用:能够迅速把握新特征的企业迅速崛起并集中将产业链网络化,而另一些企业则在加速消亡,同时,一些“小而美”的企业也开始了一个美好生活。
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消费者开始主导商业模式才是“互联网+”的核心变化,移动互联生活的发展速度对两极分化起到了加速过程,而未来经过摸索和沉淀,中国食品产业会进入一个更加集中也更健康的生态圈。
“作为我们企业一方,最需要的是国家层面上的鼓励和保护,而食品企业也要做好自己的‘良心活’,这样才会真能把握住‘互联网+’带来的契机。”章燎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