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国的IT巨头们有点忙,聚集在贵州省贵阳市商讨“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机遇和挑战”,布局“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
“数据将取代石油,成为未来制造业最大的能源。”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上如是说。博览会上,阿里巴巴展示了最新的刷脸支付技术,面部识别所需要的五官及肌肉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由阿里云计算(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提供。
自2014年开始,贵州省利用阿里云计算技术建设“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成为中国第一家省级政务云平台。今年,阿里巴巴承诺继续在贵州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智能物流骨干网等项目,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中心。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市)深度引入了阿里云计算服务,全球范围140万家中小企业享受阿里云提供的服务。
腾讯公司也借峰会与贵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大数据为重点,共同推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方面选择成熟的商业区,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消费试点示范项目,另一方面合作设立“互联网+”智能工厂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基地——腾讯众创空间。
腾讯副总裁江阳说,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目前基于大数据的滴滴打车已覆盖中国400多个大中城市。未来的目标是为用户设计“智能出行方案”,当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系统便给出方案:是打车、拼车、公交还是地铁,哪种组合更经济、方便。
继中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上个月落户贵阳后,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贵阳大数据征信中心、贵阳大数据资产评估中心也在数博会期间挂牌运营。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总裁王叁寿说,大数据本身是一座金矿,但它必须经过清洗、分析、建模、可视化之后,才能进行交易,才有价值。目前,交易所可交易的数据有30多种,包括交通、医疗、金融、企业、征信、政府大数据等。这些数据全都不是底层数据,而是清洗、分析、建模之后的数据结果。
王叁寿预期今年交易所的数据交易额能达2亿元左右,而伴随北京、上海等地运营中心的扩张,会员企业也将由目前的130家快速翻倍。
业内人士对DT时代中国在数据量方面的先天优势津津乐道。京东大数据部副总经理邢志峰说,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和数据量,背后的“数据金矿”也最大。据预测,2020年中国数据总量将达到8.4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4%,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大国和“世界数据中心”。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公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白皮书》研究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7.83%,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8228.81亿元。
从走在前沿的IT企业,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电力、通信等传统行业,大数据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贵州省贵阳市和贵安新区被工信部确立为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以来,阿里巴巴、IBM、英特尔、惠普、戴尔、百度、腾讯、浪潮、神州数码、中国普天、中兴通讯等,已纷纷与贵州开展合作。贵州省2014年大数据信息企业达1721家,较2013年底增长31%。
IT巨头们认为,随着更多互联网企业围绕大数据展开的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取得进展,中国大数据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今天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明天大数据产业的机会,在技术层面之外,最重要的是开拓DT(Data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时代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