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一词在2008年可谓红遍大江南北。从最初的手机到电脑、电视甚至食品,“山寨”已经渗透到多个生产领域。然而,在昨天开幕的深圳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山寨”一词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有数据显示,深圳的“山寨机”市场涉及2000家左右手机生产商和贸易商。不过,由于大量厂商的低层次、同质化竞争,“山寨机”产业出现了供应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等现象,单机利润已经由数百元降至几十元到几元不等,甚至有不少商家亏损出货。
而深圳市政府此次将“山寨”产品的转型升级,纳入该市2009年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工作任务中,并规划出“模仿开发创新”的发展路径。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意味着深圳“山寨”产品有望走出“山寨”,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延伸阅读:深圳政府摸底山寨机:20万就业者年销售额400亿
深圳工商局公平交易处处长李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今无法统计出深圳准确的手机企业数量,“我们也向手机企业了解情况,得到的答案是福田区保守估计有1000家,有的企业负责人讲有3000家。但是具体多少家我们无法知道,很多企业还处于地下状态。”
对于工商局摸底得到的数据,小胡从设计公司的角度并不认同,“肯定不止3000家,光设计公司就应该几千家,从事手机产业相关的企业估计都有上万家。虽然说不停听到倒闭的信息,但是也同样听到很多新公司成立的信息。”
华强北、华强南则是这些山寨机最好的销售平台。姚雪雄表示,对于大企业来讲,华强北、华强南这种平台它们根本不会去用,但是对于这些山寨机来讲,它们没有实力去自己搭建平台,深圳这些通讯市场则是最适合它们的,“华强北的名声很大,从电子元器件那时就很有名气,现在通讯市场也在全国打响知名度,从全国来的人自然会来购买山寨机,甚至还有相当多国外买家常年住在这里批货。”
但是深圳市政府、福田区政府心里都明白,如果一味严打把山寨机赶出深圳,那对深圳打造全国手机制造中心都是打击,而且对深圳经济和就业也是打击。
姚雪雄表示,深圳电子市场这么多年来聚集了这么高的人气,福田区政府都非常珍惜,针对山寨机泛滥,采取差别对待成为工商和福田区政府的共识。据了解,围绕山寨机,深圳大概保守估计有20万就业人员;华强北、华强南市场保守估计年销售额在400亿元左右。
李际表示,针对这种现状以及对山寨机企业的摸底,深圳市工商局和福田区政府联合给深圳市市政府写了一个材料,其主要大意是建议政府放松对手机产业的各种管制,让部分注重质量有些追求的山寨机接受招安,变成正规的手机企业,而对一些不讲求质量的小企业乃至很多翻新的小企业进行坚决打击,从而肃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