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西夏文献入藏国图,有力地保证了文物的安全。但摆在国图眼前更加急迫的任务是修复。历经800多年,这批文献尽管总体保存状态较好,但不少残页乍看上去如同废纸,有的揉成一团,有的粘连在一起,如同砖头,上面还带着泥土、沙粒。有的纸张脆化、絮化严重,不要说翻看,就是轻轻吹一口气或打个喷嚏,都可能使其灰飞烟灭。
从修复难度来说,这次比十几年前那次修复西夏文献的难度还大。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文物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03年国图启动西夏文物文献修复工程,从调研、论证到确定修复方案,历时一年,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对西夏文献进行修复。修复方案确定了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和可逆性三原则,并在修复过程中全程记录每一步骤,为将来的修复工作打下基础和提供经验。刘建明参加了当年的修复工程,13年后他成为新入藏西夏文献修复小组的负责人。
修复的那批西夏文献以佛经为主,装帧方式以经折装为主,而新一批西夏文献既有佛经也有其他古籍,装帧方式更加多样。为了稳妥,每一件文献在修复之前都要专门召开专家会议,共商修复方案。史金波、黄润华等专家全程参与,熟识西夏文的史金波对于破碎的残页如何缀合,能发挥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