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传承危机凸显,为保护传承杨柳青木版年画,1958年,原天津市文化局将杨柳青画业合作社、天津荣宝斋、天津德裕公画庄合并成天津杨柳青画社。作为天津市首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天津杨柳青画社以图书出版、博物馆宣教、杨柳青木版年画和木版水印画为四大支柱项目,着重参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技艺传承方面,画社从各大美术院校吸纳喜爱年画的学生,勾、刻、印、绘、裱五大工序都有传承力量,且老中青三代传承有序。目前,画社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位,天津市级代表性传承人8位。2011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建立了以收藏、研究、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博物馆——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馆内珍藏明代以来杨柳青木版年画10708张,画版6000余块。展出年画628幅,画版41块,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全面客观地反映杨柳青木版艺术年画的起源、繁荣、濒危、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重要展示窗口。
传承只是一方面。“在年画的生存土壤流变的当下,如何让年画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赢得年轻人的喜爱,是当下我们研究的课题。”天津杨柳青画社创研部负责人李洁道出了新一代杨柳青画社人的心声。事实上,画社近年来不断鼓励年画的创新,创作出了生肖系列年画和《和谐幸福》《吉祥好运》等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为年画赋予了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