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品的主体是日用品,那么评价标准也和一般的美术不一样了。我们把工艺美术分解一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造型,一个是装饰。造型与工艺美术的评价标准联系最多,这个艺术标准就是“适合于使用”。
比如辽代的皮囊壶,它们的造型完全是仿照游牧民族贮水用的皮袋子做的,所以早期壶体是扁的,靠上面两个孔穿绳子绑带子,一般比较高大,大约有三四十厘米,以后穿绳的部分改成了梁,便于手提。这种变化,跟契丹民族生活状态的改变有关系。以前契丹民族是一个纯粹的游牧民族,后来逐渐增加了定居的成分,越往后这个器形越便于定居生活。
早期壶体设计成扁的,是为了便于贴着身体,比如行军壶肯定有一面是扁的,就是为了贴身。扁的造型底部面积较小,并且窄长,摆放不稳,后来演变成圆的,就利于摆放了,也就更适应定居生活的状态。从这里来看,工艺美术的造型,它的变化跟生活、适用有直接关系。宋代的温碗也是很好的例子,中国古人喝酒经常喝热的,但酒液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如果在酒壶外套一个温碗,里面放上热水,就可以给壶里的酒液加热。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艺术装饰和适用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虽然这方面要比造型差一些。魏晋以后,中国的餐饮器逐渐变成以瓷器为主。起初,中国古代的瓷器如果有装饰的话,装饰往往是突出或者低凹于器物表面的,可是这样就会妨碍应用,因为如果餐具里装了菜肴,肉汤、油会洒到外面,餐具表面凸凹不平的话,事后,就很难清洗。所以元代以后,餐饮具的装饰基本就是彩绘了,彩绘的表面是平整的,容易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