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还不断创新内容手段、合作模式等,使得中华文化从“走出去”逐步变成“走进去”,从而构建起交融互鉴、互惠共赢的大格局。20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两位文学巨匠的经典置于同一部作品《寇流兰与杜丽娘》之中。通过《海上生民乐》《共同家园》等大编制音乐会项目的推出,一改中国民乐“单薄”的既有印象,上海民族乐团成功突围被古典音乐“统治”的西方主流乐坛。这些都是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内容创新创造。
伴随时代发展,“走出去”的载体也在更新迭代。网络文学俨然成为出版业“走出去”的生力军。2015年掌阅发布名为“iReader”的数字阅读国际版本,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服务,目前累计用户已超2000万。两年后阅文集团上线的“起点国际”,在实现等量用户累积的基础上,将两万多位海外原创作者“纳入麾下”。去年起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合力打造的“上海早晨(Shanghai Morning)”平台将每年在书展亮相,探索对外合作“上海模式”、寻求中国出版海外落地的创新实践。
出海战略同样在不断创新。2017年起“中国影视文化进出口企业协作体”“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相继成立,让中国剧集“抱团出海”,避免价格倾轧。而通过并购、合资或独资等方式,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出版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设立海外出版社、实体书店,布局国际市场已然成为中国出版业主动出击的重要战略。如今,中国出版集团已成立24家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中国外文局则与全球五大洲的出版机构合作共建逾50家“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这些都是在“走出去”过程中出海战略的调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