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情缺乏逻辑,主演演技尴尬,造型特效粗糙,配音口型对不上,这是观众们一致的观影感受。至于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则被归于过分依赖“热门IP+流量明星”的模式上。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颜值在国内电影影视圈或许曾经具有票房号召力,投资方可能心想,有颜值有流量,有流量就有票房;如今《上海堡垒》的市场失利引人开始思考流量逻辑上的谬误。流量明星的辉煌不再,其实质原因可能不在于明星,而在于影视圈对互联网经济的迷思。
大概自2014年起,国内IP热潮风起云涌,投资方纷纷抢购价码高得惊人的各式IP,可惜的是,纵使有再好的IP,其价值在电影结束戏院放映之后就瞬间消陨了。明星的流量不等于质量。纵观好莱坞那些领取巨额片酬的电影明星们,他们之所以能够挟带票房号召力乃是出于其光环;而明星光环则来自过往累积的一部部好作品,甚至是具指标性奖项的肯定,例如颜值高的小李子(Leonardo DiCaprio)从影多年,最终也要通过奥斯卡奖对《荒野猎人》的肯定才终于让他得以摆脱“花瓶”的既定印象;得奖的优质作品、下一部电影的票房号召力、更优渥的片酬、更优质的影片邀约,方能形成一个明星养成的健康循环。
以执导情感戏著称的滕华涛导演曾吐露,看到了一张鹿晗的照片就直接定了他,并且一定程度上为他量身打造了剧本。2016年,鹿晗主演的《盗墓笔记》虽然口碑奇差,但票房依然超过10亿。滕华涛没想到,“粉丝与流量变现”的模式这么快就失灵了。想要圈钱哪那么容易,不是观众对流量明星逆反,是冷静了,理智了。他不同意有人说,存在故意打低分、黑明星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