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行业调查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诞生一大批优秀电影作品。电影文学的不断发展,对电影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人们对中国电影有新期待,也为中国电影文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文学性在电影中的回归与强化,有利于电影作品进一步凸显人文价值、强化社会效益;在电影行业从“求数量”到“求质量”、从“产业黄金时代”到“创作黄金时代”的发展转型过程中,文学的助力不可或缺。这种充沛的文学性为电影艺术提供养分的。文学对电影来说属于太祖辈的艺术,尽管是太祖辈的,但是到现在文学依然保持着对其他门类艺术阐释的有效性,包括电影、戏剧等。文学所示范的文以载道,在电影领域同样适用。在当今,中国电影逐渐走向工业化时代,更应重视文学的作用。
在中国电影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是2003年以后,中国电影开始注意更多地考量商业元素,在IP改编、网络小说改编、流量元素大行其道时,很多茅盾文学奖的经典作品还没有人进行改编。文学进入影视应考虑到影视先天具有的规范和功能,比如名著改编,应该注意保留精髓,如果丧失了原来属于文学领域的精华,但是从视听角度却呈现了精彩的改编,也会得到文学原著作家的认可。去文学化、去剧本化是不对的、不明智的,创作者、研究者的着眼点应该是下功夫研究文学进入影视的特殊的入口,正像钱钟书说的‘各美其美,通而不同’。
寻找文学进入电影,为电影服务的入口,需要一种从影视本体出发的批评体系,这是繁荣中国电影的有效尝试。我们过去的话语体系实际上是以文学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现在应该思考如何建立以影视规律为中心的、清晰的、有效的、系统的批评体系。中国电影要从高数量转向高质量,从产业的黄金时代走向创作的黄金时代,文学基础不可或缺。在我们今天的电影工业中,编剧的力量应该首当其冲地得到重视。
美国的电影人在创作之初基本上都在谈创意、剧本,非常重视电影的文学基础。并会对文学剧本的创作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与收入保障。这对于中国电影如何适应当今的电影工业化生产体系具有借鉴意义,过去的文学劳动、编剧劳动、电影劳动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小作坊式的生产,现在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做法和思维方式。人物的塑造,对白的打磨,都是文学与剧本可以提供给电影的力量。让传统文学、经典文学中有价值的文学能够更有效地进入到电影工业化体系中,为电影工业化体系找到它的文学基础、找到释放文学精华的空间,这对于在新时代推动电影和文学新型关系的建立,推动中国电影走向高峰都有重要作用。
能够称为高峰的作品往往是在对人类心灵与灵魂的叩问上有它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地方。面向未来,中国电影要出高峰的话,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巩固电影的文学、人文基础,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学作品,应该直指人类内心灵魂;在这个基础上,把人类在生存困境中的姿态刻画出来,无论这个姿态是奋起抗战,还是匍匐忍耐前进,能够把这些不同姿态中的意义刻画出来的电影文学才有可能构筑出电影艺术的高峰。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