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技术和付费观念的逐渐普及,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而金融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还须以鼓励消费理性、知识创新和版权保护为主要导向,鼓励有价值的精品内容生产和创新环境的营造。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金融信息碎片化越来越严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像噪音一样干扰普通民众的判断和抉择时,为目标人群提供高效、专业、精准的内容和知识服务就成了刚需,从免费到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时代的发展总是带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需求驱动。74.2%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见解”,50.8%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节省时间和成本”。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更多优质内容的产出。这就为构建权威、公信的知识付费平台提供了更多客观基础和市场环境。
近几年来,知识付费在整个互联网迎来快速发展期。分答、知乎、豆瓣、喜马拉雅FM等多个平台都曾推出自己的付费产品,短则数秒的语音,长则周期一年,定期更新的视频或长文,都可以成为变现的产品。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
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也乱象丛生。很多用户反馈在使用知识付费产品中发现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组稿严重、广告多、体验差等。事实也证明,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产品内容无价值、缺营养等问题也相伴而生,“物有所值”才是每位用户的核心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付费内容的导向偏离问题依然存在。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8个月的网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起点中文网因发布违法违规信息低俗色情小说,部分频道暂停更新……这一系列的措施充分表明了监管部门对于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视。